首页
首页 > 求职攻略> 本土硕博VS海归硕博求职,这些真相,你应该了解~

本土硕博VS海归硕博求职,这些真相,你应该了解~

2022-05-12阅读量:292
【摘要】身为硕博生,应始终清楚且牢记:科研论文是关键,无论文科理科,无论毕业是去考公、博后、工业界、学术界等。


刘家智老师曾在其博文中指出:“关于土硕博与海归硕博,谁更有竞争力的大讨论,持续已久”。网友也就该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各抒己见,以下是部分网友评论:


表妹硕博连读,现在美国博后,年龄小脑子活,谁不喜欢呢?

我今年29岁,本硕博都在国内,海外经历没有啊,国际出差老师都没去过几次,我也一次没有,找工作慌得一批。

中意的单位强调海外博后优先,我不投了就是,找个门槛低的哈哈~

看了应聘学院老师们的CV,都有海外背景,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土狗,以后真参加工作,别人说我哪年在哪个国家做了什么,吃了什么;我什么也没有。

早知道国内了,一个人在法国,科研不顺,数据抓取不出来,没钱交学费还不好意思管媳妇要钱。

我儿子美本硕博,我跟爱人想让他回来,他觉得国内外教学体系,理念不同,回国肯定不适应,也好久没说中文,看中文论文了,科研成果都是英文的,适应不了国内,也没必要来个“英转中”,索性留美任教。

我先国内占坑,然后再出去,综合考量以下再决定留哪。

要不是跟项目有关,我可能不会弃保出国,不过在英国也学到很多国内没有的东西,现在博士回国了,感觉真的蛮值的,出成果也还好。

想想不公平,一个同学的本科学校没我好,现在读研了,学校比我国内的排名要高,回来也算“海归”啦。虽然没我优秀,但想想那些留学生政策我都享受不到,还是蛮不舒服的。


……


从网友评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硕博生们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道路的想法,对自我的怀疑,以及淡淡的担忧。事实上,广大硕博生们也仍需意识到“刻板印象”的存在,及其引发的部分“认识误区”。



01.

误区一:有海外经历找工作更有优势


身为硕博生,应始终清楚且牢记:科研论文是关键,无论文科理科,无论毕业是去考公、博后、工业界、学术界等。这并不是唯论文论,而是实事求是的说,科研论文一般能反映出个人知识水平、学术能力、人脉关系等细节(从论文方向看专业是什么;从文章等级看学术思考力;从通讯作者、基金资助等看平台细节)。


- 有的硕博在国内大学跟随导师,上课做实验出科研成果,其身上展现的“认真、勤奋、踏实、严谨”等科研精神已足够打动用人单位;

- 相反来说,部分硕博即使人在国外,但仍挥霍时光,虚度光阴,对学习保持“极不负责”的态度,这并不能凸显“海外经历”的优越性。


此外,正如上述网友举例,以及我们看到的部分高校的“明星老师”,他们在已经有了“姣好面容”、“帅气脸庞”、“较小年龄”、“海外名校”等标签外,还异常努力。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务实踏实,没有“自以为是”态度的人。


曾听过某北大博后学长提及:“什么才是努力呢?那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年初二的早上,老板的车就准时停在实验室楼下”;也曾见过优秀“土博师姐”PK掉海外博后的。


用人单位是否聘用你取决于你的科研能力、思维方式、沟通能力、授课水平,以及你能否带好本单位学生,不给其带来负面新闻、影响和后果;把单位搞得鸡飞狗跳的。海外经历重要但并非为决定性因素,对于个人科研能力而言,海外经历更像是陪衬花朵的绿叶。



02.

误区二:博士毕业去高校一劳永逸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少数学校招聘门槛为“本科可报”,但被招进来的教师或许还是研究生即以上学历。


硕博生们“读研读博”除了以下耳熟能详的,例如“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大”、“评职称困难,补学历的短板”原因外,“当大学教师”也成为近年来“新晋理由”之一。多数并未跨入“大学老师”行业的“硕博生”们认为大学老师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一边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一边旱涝保收上完课走人”。


事实上,我们仍会看到以下热搜词条:“某大学双千计划实为割青年教师韭菜?”;“非升即走下的大学教师职业还要不要考虑?”;“年轻人更喜欢趁年轻多赚钱,还是先进体制哪怕钱少”?


一些网友也回答如下:


爸妈都在体制内,一辈子平平淡淡,人际关系和谐,他们想让我也进体制。

我爸妈都在十八线小县城,学历也不高但都在体制内,事实上赚的钱在我们这全款买房都困难,我可能更愿意趁年轻攒些钱。

我还是不进高校了吧,万一完不成KPI,我的时间没了,年龄大了还要重新折腾。

我家里人都觉得我学历这么高了,不去高校去中小学,高中教书就很没本事。

我才不在乎什么地位,别人怎么看,去企业他们给的工资高,我实实在在拿到钱了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有钱人的快乐他们体会不到。

这又没什么,我不进高校,爱人在高校就行。


……


回看这些网友评论,各有其出发点和道理。事实上,无论是土硕博还是海外硕博,进高校面临非升即走,要努力;进企业要认真工作,否则被谈话;路边摆摊也要处理干净食材,讲究用心服务顾客等。即职业无贵贱,收入有差别。


想引用微博某大V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安稳的工作,更没有永远安稳的工作;真正的job security只能在于不断提高自我”。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们常觉得准备的时间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有无海外经历,进不进高校或许都不能完全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足够优秀的标准之一,保持科研定力,才能行稳致远。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