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观点热议> 高学历群体就业困难:35岁真的是道坎吗?丨高才情报局第26期

高学历群体就业困难:35岁真的是道坎吗?丨高才情报局第26期

2022-05-18阅读量:1116
【摘要】近年来,关于35岁职场危机的话题不绝于耳,35岁好比一道分水岭,35岁前,你还有上升和试错机会,但越接近甚至超过35岁,职场中就变得步履维艰。


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限制应聘者年龄的情况屡见不鲜,“35岁危机”已然成为悬在求职者头上的一把刀。


5月8日,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旗下公众号「泽平宏观」发布一则招聘公告,招聘职位涵盖研究岗、商务岗和运营岗,但引起关注的是,三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均要求30岁以下。


图源: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


有网友认为这种做法是年龄歧视,并质疑违反劳动法。针对此事,有记者采访北京嘉传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文昌律师。陈文昌律师表示,任泽平的做法并没有违反劳动法,也并不意味着年龄歧视,因为劳动法律法对设置成年人以上的年龄门槛这块并没有具体要求。


同时,陈文昌律师也表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为公众人物,这样的做法有违公平原则,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就业问题相对困难时期,有一个不太好的示范效应。


35岁职场危机,似乎愈演愈烈。



01.

35岁的人该去哪儿?


近年来,关于35岁职场危机的话题不绝于耳,35岁好比一道分水岭,35岁前,你还有上升和试错机会,但越接近甚至超过35岁,职场中就变得步履维艰。


去企业,人才动荡,35岁被裁员后想再就业可谓进退维谷;

去高校,超过35岁申请基金受限,许多岗位也有年龄限制;

去考公,招考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


而关于这个话题,博士群体有很大的发言权。


前段时间,澎湃新闻发布了一篇题为《是谁制造了35岁职业危机?》的文章,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转发和热议。


文中提到,35岁的就业门槛刺痛了许多人,重要的一点在于“就业困难的不再是过去下岗潮中的低学历人群,反而是高学历群体:如大龄读研、读博后准备就业的人,又如互联网“大厂”里“非升即走”的中年程序员等。”


这些人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练,但是因为年龄增长,职场竞争力被迫降低,即使有知识有能力,一道名为35岁的门槛也将他们拒之门外。


据统计,我国博士毕业生平均年龄是33.17岁,很多博士毕业时就临近30岁,再加上部分延毕的情况,留给博士们的时间只有5年甚至更少。


而现实中,还有一部分人,一开始并没有读研或读博的打算,而是在工作几年后,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才决定读博提升自己。


35岁门槛对这部分人而言就更残酷了——考上博的时候,他们满怀期待,觉得毕业后可以大展宏图,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但是读完博出来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入读晚了,毕业也就晚了,求职就业时受限更大。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求学求职时有充分的规划,某种程度上来说,35岁门槛局限了人们生活的可能性,一旦走了弯路,想再回头修正人生轨迹,难了。



02.

超过35岁就不“管用”了?


年轻≠优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在蒋胜男看来为,35岁正好是一个人做事业最好的黄金年华。一个人24岁、25岁从学校毕业,到35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候。经过几年打磨,他们在工作业务、人情世故上都处于成熟阶段。


更进一步来说,现实中大器晚成的情况也有不少。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ohn B. Goodenough在30岁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年过五十才开始研究锂电池,57岁研究出成果,其后不断挑战,更在97岁高龄获得诺贝尔奖。


限制年龄,是对大器晚成的包容度缺失,可能会剥夺一个人厚积薄发的机会。


结语


不拘一格降人才需要社会的努力,但从求职者角度来说,也需认识到现实情况,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加强自身能力素养。


以高校为例,不少岗位虽然对年龄有限制,但也有补充说明“能力优秀者,年龄可放宽至xx岁”。如下图的招聘公告,要求年龄上限为35周岁,但“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资格者,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者,年龄可放宽至50周岁”。


图源:高校人才网


与其焦虑于年龄限制,不如及早做好个人规划,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实力才是硬道理。


往期内容

>>《不进高校,读博有什么意义?丨高才情报局第25期》

>>《深圳之后,这座GDP大市也传出教师降薪,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丨高才情报局第24期》

>>《中南大学爆燃致博士生烧伤:高校实验室事故18年110起丨高才情报局第23期》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