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观点热议> 港中文硕士上岸“火化工”,其实是因为他们只能选这个!

港中文硕士上岸“火化工”,其实是因为他们只能选这个!

2024-04-29阅读量:45
【摘要】即便名校毕业,一个硕士和大多数博士卷高校,也未必是好选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职业无非“我能做”就行。


近日高校最热的话题,无疑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生,考上殡仪馆的“火化工”。



除了港中文的硕士以外,同样当上“火化工”的还有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本科毕业生以及广东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本科毕业生。


图源:广州市人社局官网


而紧接在“遗体火化工”岗位公示名单下的“遗体防腐工”、“遗体搬运工”岗位,均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上岸。学历对比如此醒目,网上关于“学历无用”“职业选择”的话题一时间甚嚣尘上。


在此,笔者结合已披露的官方资料,讨论几个问题:

1、“殡葬中心火化工”一岗具体是干嘛的,报名门槛如何,什么样的人适合去做?

2、这几位名校毕业生士如果不做“火化工”,还有其他更好的工作选择吗?



一、研究生报考火化工,其实是只能考这个?


笔者在广州市人社局官网,找到了于2023年12月发布的招聘“遗体火化工”的公告,可以清楚地看见——“遗体火化工”的条件:大专及以上、拟聘人数5人、往届生。


图源:《广州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2023年第一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再对比其他岗位,得到这些信息:

1、凡是学历条件在本科、硕士以上的岗位,全部限制了本硕专业。

2、即便专业对上了,还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限制。


所以对于已上岸的三名名校生来说,他们很可能没办法报名要求本硕学历的岗位。


那同层次的其他岗位对比呢?非“遗体火化工”不可吗?好像确实是。



经过筛选,其他可选的“三不限”岗位,招聘数量少,至多2个名额;再不然,就是要求驾照B牌(能够驾驶中型客车或大型货车)。


这样一看,很多人以为的“硕士主动选择做火化工”说法其实只是表面。换种说法:他们没得选,想要考编上岸民政局,报名“遗体火化工”是唯一的选择。


另外,关于网上“硕士进去以后,肯定不是单纯的火化工,估计是管理岗”的说法,也祛魅一下。真进了单位以后,领导会不会借调其他岗位?这种可能性暂且不谈,只从招聘角度出发。


官方明确说明了该岗位是工勤岗,需要:1、具备C1牌或以上机动车驾驶证(或是开车运尸体);2、该岗位需要直接接触及搬运遗体并且要上夜班。


这个岗位一开始计划招5人,实际拟聘用3人。除此以外,笔者也去搜索了一番真实的“殡仪馆火化工”工作内容……


二、“遗体火化工”具体是做什么的?



- 每天都能听到哭声,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工作需要运尸体、抬尸体、装尸体、直面各种形状的尸体(体力要求高,男性火化工更多);

工作间粉尘多,要适应高温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夏天,一些女性火化工甚至会因为热辐射,脸上长斑;

行业特殊,中秋国庆等节日不放假,全年无休,轮班制,排到班时,大年三十都要上,以及这工作经常需要早起,凌晨四五点就要到岗也有可能;

需要上夜班;

要调试设备,清理火化的残留炉灰,打扫火化场各个地方的卫生;

越大的殡仪馆,工作量越不少(eg:北京有四分之一的逝者都在八宝山殡仪馆火化。);

社会偏见,影响正常社交等;


(以上信息参考:《95后遗体火化师:放弃空姐职业,4年烧尸上千具,最怕尸体睁开眼》、小红书博主等。)


图源:《“00后”遗体火化师:生命尽头不止是悲伤》



图源:《帧像丨遗体火化师:最美送行人》


图源:《“火玫瑰”女子火化班组》


如果能够接受这些,这份工作也是有“好处”的——

- 除了特殊情况,日常基本只干半天活儿;

- 每月工资稳定发放,月收入4000~1万元不等;

随着火化设备的进步,这些年女性火化工也越来越多,性别偏见减少;

基本远离社交应酬等;

……


根据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说法,这几年硕士报考“殡仪馆”工作并不是少数。除了官方呼吁的不要职业歧视以外,这方面的就业案例越来越说明了——我们的学历确实在就业层面贬值化了。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群,他们的专业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说企业不够稳定,那么为了谋求一个所谓的做到退休的工作,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就成了进入体制内。


但是体制内对于一些高精尖的专业来说,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对于一些文科岗位来说,也普遍是纯写材料的工作。


所以,很多人说“几千块很高嘛?1万元的工作对于硕士来说也不高呀!”,事实上,贵的并不是这个岗位内容,贵的是这个编制。



看到这个硕士考殡仪馆的新闻,笔者想起也有研究生朋友专业是关于殡葬研究的,专业内容更多是殡葬管理、心理学、相关法规之类的。


虽然专业冷门,但是就业不难,只是理论不比技术,同样是报考殡仪馆带编制的工勤岗位时,还没有专科学历,学“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的吃香。


“选学校不如选专业”是就业现实,如果是这次新闻里的名校生们是学计算机的,殡仪馆也有信息维护岗位,也不用直接接触一线。


而本次新闻中的港中大哲学(佛学方向)硕士,实则没多少选择,可能最好的去处就是高校做研究,但现在高校也难进,哲学专业更是拥挤了一大批“待业博士”。


即便名校毕业,一个硕士和大多数博士卷高校,也未必是好选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职业无非“我能做”就行。


职业歧视说到底是心态的问题,“孔乙己的长衫”拖沓又傲慢,硕博就业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性,回归职业本身。


在此呼吁人才们,选择合适自己的那条路,也不为他人的选择而惊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