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求职攻略> “反向背调”为何受年轻人青睐?他们怎样调查雇主底细?

“反向背调”为何受年轻人青睐?他们怎样调查雇主底细?

2022-05-23阅读量:77
【摘要】内卷严重的坚决不去,法律纠纷多的谨慎选择,上司有“PUA”倾向的尽量绕行……当年轻人开始对雇主“反向背调”。专家认为,此举使人岗匹配更加精准,有助于求职者职业发展,是重塑职场生态的一股新风


应届毕业生乔林刚面试了某大厂凭借事先收集的情报”,他全程应对自如。然而意向部门的面试官让他印象不佳多方调查后他果然在一份互联网行业领导黑名单上发现了对方的名字:此人经常打压下属团队氛围压抑新人负责背锅。乔林果断放弃了这个offer。


乔林的避坑经历并不鲜见。当下大批主体意识强烈的00后步入职场他们不甘于被动接受公司的选拔和背景调查而是主动出击利用强大的信息网络对雇主展开反向背调。记者采访发现比起大厂光环”,年轻求职者更在意气场合”“被尊重更关注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软性指标……反过来这股新风也正在重塑职场生态。


反向背调为何受年轻人青睐他们怎样调查雇主底细企业如何做出反应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01.

多维度为意向雇主画像


将求职目标锁定在互联网行业后乔林把闲暇时间都给了职场社交软件。官方信息太空泛鲜活的日常工作细节才有参考意义。通过在职和离职员工的分享他了解到哪些公司试用期待遇好哪些公司晋升机制明朗甚至还打探到一些企业架构调整的内幕。


各种社交平台是他的背调神器。去年一份名为《公司作息表》的共享文档广为流传乔林从中了解到千余家热门企业不同岗位的作息安排细化到午餐时间、有无周报等他借此筛掉了两个加班严重的大厂团队同时也补充了几条新数据进去。以前这些只能听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描绘现在大家互帮互助让信息流动起来有效降低了试错成本。


法律专业毕业生胡康把实习看作最直观的反向背调企业文化渗透在每一件小事中体验过才知道是否契合。几份实习带给胡康的还有一群履历相当的伙伴以及灵活可靠的消息网络。每当背调遇到瓶颈他总能在实习群中找到答案。我曾想通过暑期实习进入某心仪律所一位已经入职的姐姐透露最近项目多才大量招人但留用名额极少。我及时打住以免白白浪费时间。


对于在某普通高校学习金融的楚越来说天眼查等商业信息服务平台是开展背调的主阵地,“被公开讨论的只有大企业以我的学历背景很难进而摸清小企业情况只能靠自己。


一方面她会逐一分析注册信息、股权结构、投融资情况等资料从而推测出公司规模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法律纠纷和行政处罚也是她关注的重点。就像我们不会把黑历史写进简历雇主也不会在公开宣传中自曝其短‘反向背调’就是为了规避潜在风险。



02.

被挑选到双向奔赴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之下,“反向背调何以日渐风行甚至成为00后的求职标配


00后心目中‘好工作’的标准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分析称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新生代求职者思想特征鲜明崇尚宽松自由的环境追求更具创造力的岗位而这些非传统因素只能靠背调去印证。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这个目标可以凭借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来实现。


虽然早就听说过反向背调”,但乔林一直有些不解。在他看来求职是一场双向奔赴”,背景调查也无需区分正向反向


除了筛选公司充分的背调还让楚越在面试中化被动为主动。在一家民企接受总裁面试时她着眼于该公司刚开拓的一项新业务抛出一个角度巧妙的问题让对方眼前一亮。


胡康觉得反向背调的过程也是自我探索的过程。起初职业规划是模糊的在先后体验了各大律所、法检系统、公司法务之后我才渐渐明确自己想做一名律师。这段经历让我学会结合自身特质去衡量一份工作也让我真正走出象牙塔开始为自己负责。


‘反向背调’的兴起是就业市场更加成熟的表现这将进一步提升双向选择的效率和成功率。王霆说对企业来说求职者基于背调做出的理性选择使人岗匹配更加精准降低了招聘成本。从长远计无论对于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还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反向背调都大有裨益。



03.

推动职场环境进一步完善


重视自身权益、不迷恋大厂光环、旗帜鲜明反对无效加班……以反向背调为起点年轻求职者正用个性化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期待重新塑造职场面貌。


据胡康回忆实习时他曾碰到一位热衷于搞团建的领导但所谓团建实则把大家拉到酒店变相加班。实习结束前最后一次团建当公司统计参与人数时一位实习生在群内明确拒绝其他人纷纷附和。后来该公司秋招时同期的二十几名实习生都没有再投简历。


从取消大小周到告别996改变正在发生。某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高桐桐向记者介绍为回应求职者的反向背调需求不少企业也在主动打破屏障让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例如通过企业开放日”,邀请应届生提前感受公司氛围在宣讲会上请刚入职的员工分享工作状态并组建校招微信群由人事专员解疑释惑。


‘反向背调’十分必要但求职者也要审慎把握。王霆提示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匿名信息真假难辨很多观点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甚至是单纯的情绪宣泄如离职员工的负面吐槽。求职者要提高甄别能力、扩充信源不能照单全收。


王霆建议背调过程中不能被海量信息牵着鼻子走要抓住关键。首先应关注雇主的品牌以及背后体现的价值观如是否重视人才是否有社会责任。在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再依据所掌握的可靠信息对未来的发展预期和职业通道做出推断而不是单纯以薪资水平、工作强度来衡量一个岗位。(部分受访者为化名)(记者 陈曦)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