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观点热议> 离谱!扬州大学青年教师月工资仅372元,没钱居然还不是最惨的……

离谱!扬州大学青年教师月工资仅372元,没钱居然还不是最惨的……

2022-08-08阅读量:276
【摘要】当矛盾出现时,大众比起深挖真相,更容易站在弱势一方,这样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像这次“扬州大学青年教师只有372元工资”的事情,本质还是「规定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的问题。


不是吧?!虽然高校待遇并不算高,但是一个月四百块不到,是不是太离谱了……博士这是去高校做慈善了吗?


前段时间,“扬州大学的青年老师月工资到手仅有372元”,抱着求真务实“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心态,我仔细研究了下这事儿。


最后惊讶地发现:高校老师月薪372元是很惨,但还不算是最惨的那部分……而且还有很多被大众忽视的信息,也许再了解一些,能反转一些大众认知。


· 壹 ·

扬州大学扣老师工资,不合情,但是合规?


从江苏省统计局年度公开数据来看,2021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115133元。也就是说,像扬州大学这种江苏省事业单位里的职工,怎么着一个月也能有9000块钱的收入。


而且扬州大学是省部共建的重点公办高校,当事教师还是清华博士出身,含金量很足,按理说高于平均值不是问题。


信息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那为什么扣着扣着,高校发到老师手上的,就剩不到四百块了呢?


在知乎上发帖《高校教师工作5年月薪高达370》的作者“麦格纳”,是扬州大学的老师。2017年,她从清华博士毕业并入职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任教,平时研究中国古代史,在2022年3月美国访学哈佛大学期间查了查扬大的工资,发现仅有372.11元!


△截图来源:知乎


对此,校方的解释是:“出国的老师都这样,都会扣工资,等你回国再补给你!”


访学只算最低的基本工资,扣除五险一金确实没剩多少。但是校方一则“借英国游学差旅费……尚欠7万元”(高校解释,地名是编辑错误,不影响其它)的短信就让“麦格纳”不淡定了。


她认为访学资金7万元钱是自己申请到的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无法理解为什么成了自己欠学校的钱?


不仅当事老师有质疑,网友们也满头问号。


问题1:“出国的老师都这样扣工资吗?”


这里笔者整理了一些文件资料,以供读者们参考。

△信息来源:《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从政府官方文件《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来看:大学老师申请项目成功以后,所在高校就可以向省教育厅申请下拨经费,这笔钱会一次到达单位账户;大学老师拿到这笔钱后,则需要给提供一些留学期间相关的票据,一方面证明专款专用,同时也方便单位财务部门及时分账核算等工作。


钱,政府先给;票,老师要留;账,单位需做。


了解一点财会知识的朋友,应该可以理解这个“经费管理”政策的依据,其实是“资金-票据-账务”一一对应的税务原理。


那么第二个争议点就来了。


问题2:“申请公办留学明明符合规定,高校凭什么扣老师们的钱?”


答案是:「风险转移」。


高校不想承担财务、用人成本等风险,所以把这些转移给了没有话语权的“青椒”们身上。


扬大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江苏省的确通过了老师的人才项目申请,资助了7万元作为半年游学的费用,但这个费用是“麦格纳”向学校财务预支的,学校一次性转给她先用,需要其回国后,提供手续、发票进行报销。


扬大应该是还没有收到省教育厅的拨款的,所以是预支垫付


按照预先规划,“麦格纳”的游学截止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如果在此之前她回国了,那么只需要走提供游学相关票据的流程就可以了。


可是现实却是插了好几个变量进来。


如果高校已经收到了拨款,无论留学教师有没有按期回国,这7万块钱都不会算在老师的“欠款”上面。但是拨款还没收到的话,就真不一定了。



老师按期回来,票据到位,就是正常报销流程,但是现实是这位高校老师回不来呀!!!


因为航班取消,“麦格纳”已在境外滞留了一个多月,光机票就改签了三次,连扬大的工作人员都说:“滞留期间,所有的费用可能都需要她自己个人承担,可能觉得有点压力吧。”


不过,有压力的不止老师。


因为高校的财务部门过了会计月份需要核算做账,学校的钱花出去了,却没有票据,由此产生的税务风险高校不想承担。于是高校选择怎么做呢?


——当做借款,全记在回不了祖国、提供不了票据、还没钱的苦逼教师身上了。


问题3:“扬大收取2万元「出国保证金」又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说转移非一线教师导致的「财务风险」给到个人,是高校的不近人情,的确不厚道;


但是“怕老师不回,所以收「出国保证金」”,更像是扬大没解释清楚而承受的不白之冤。


根据当事老师“麦格纳”的说法,在她和其他教师同事出国以前,扬大虽然声称支持青年教师出国,但是不仅没有一分钱的资助,反而强制交钱,每人交了2万元,说是“出国保证金”。


信息来源:“麦格纳”对于“出国保证金”的看法


并且她对高校这样的做法无法苟同,认为是多此一举,如果老师们要“润”(run),2万块留不下人才。


可是笔者认为:高校与老师之间关于2万元的「出国保证金」的理解,存在误差。


众所周知,出国访学是“青椒们”扩大国际化视野的重要途径。


每年国家出国基金委、省教育厅、地方教育局、各高校都会通过不同途径支持教师出国交流学习。


本次事件便是江苏省教育厅的项目。


而根据《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交存保证金办法》的文件规定,只有留学3个月以内人员才能够免交保证金。而“麦格纳”在2019年申请到的7万元政府奖学金,是准备到哈佛大学访问半年的,很明显无法适用。


信息来源:《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交存保证金办法》


高校老师也是留学人员,因为有着国家和单位背书,所以「出国保证金」的金额没有普通留学生交纳的「留学保证金」高。但二者的本质,其实都是主流的留学国家对留学人员求学期间经济情况的考察。


所以,这笔钱并非是高校为了防止“青椒”滞留外国不归,而采取的措施。


更何况,扬州大学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收取的2万元出国保证金,如果多收了还能叫「用人风险」,有的高校或许超额收了,但是扬大刚刚好是这个数字,应该也不算了。


· 贰 ·

372元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这些……


尽管笔者捋了文件下来,最终得出了“扬州大学关于工资部分的做法,虽然没讲人情但还是符合规定”的结论。


仍旧不影响,笔者也认为还是当事老师更惨一点儿。


为什么呢?


01.和高校相比,教师是弱势一方,有时候奋力发声,那些本该听到的人却听不到


比如在“麦格纳”的发文控诉中,还提到了高校其他的问题:


- 入职前,学校表示给所有引进人才提供三年的免费住房,或者优厚的租房补贴;入职后第四个月,即被从工资中扣去了几百元的房租。“三年”为何变“三个月”?

- 申请省政府奖学金,非自身原因,因校方而被迫延期一年,在奖学金项目失效的前一天才得到处理结果;

- 博士们2017年入职,前三年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缺少必备的教学条件;

- 学校要求讲师评副教授,必须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获评学校优秀论文,而学院领导却规定,不是副教授及以上级别老师指导的学生,就没有资格参评校级优秀论文。规定有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期才有的!但是高校的”缓处理、不处理”却一直在伤高校老师们的心。


02.出国访学风险和相应处理措施,高校应该提前全部告知详细,没做到是管理出了问题,不能全怪本身教学科研任务就重的一线老师。


行政上的事情,高校要做到给教师安全感,让教师们除了教学和科研,便再无后顾之忧,这样才有利于高校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共进。


现在有一种社会现象,当矛盾出现时,大众比起深挖真相,更容易站在弱势一方,这样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就像这次“扬州大学青年教师只有372元工资”的事情,本质还是「规定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的问题。


尤其是在疫情下,大家都不容易。高校老师出国访学实则面临了巨大的风险,而在本次事件中当时老师“麦格纳”也确实是在感染新冠病重的情况下,收到了扬大冷冰冰的欠款信息,于是气愤发文。


隔着大洋彼岸,虽时差与空间有涯,但温情与爱无限。如果“金口难开”的高校,能够换一种灵活有温度的处理方式,多关心一线老师的难处,面对质疑时不吝解释,对双方的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


收藏